2012 年 SIHH 上,Montblanc 萬寶龍以一只「Montblanc TimeWriter II Chronographe Bi-Fréquence1,000」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傲人的千分之一秒計時宣告站上當今計時碼錶的頂點位置,成為這次 SIHH 上最受注目的焦點之一。此外,品牌在旗下多系列上也有許多亮眼新作出現,看得出萬寶龍在製錶上的龐大投入及高度成熟,確立專業製錶的地位。

今非昔比,萬寶龍搖身一變成為計時碼錶製造專家
萬寶龍在 1997 年時以「書寫時間」(Time Writer)之名跨入製錶領域,算到現在也只不過短短 15 年左右;是什麼讓萬寶龍搖身一變、轉型邁向頂尖製錶之路?2006 年的 Minerva 錶廠收購案是最大關鍵。2006 年,Richemont Group 歷峰集團收購了百年歷史的 Minerva 錶廠後,旋即宣布將 Minerva 歸屬於萬寶龍品牌旗下;2008 年之際,為了紀念 1858 年成立的 Minerva 錶廠創立滿 150 週年之際,更將錶廠重新整修一翻、更名成「Minerva 高級製錶研究學院」(Institut Minerva de Recherche en Haute Horlogerie)。而有鑑於 Minerva 錶廠原本就是製造計時碼錶的佼佼者,萬寶龍更先後推出具有特殊意涵的 Villeret 1858 系列(Villeret 是瑞士著名的製錶小鎮,同時也是 Minerva 錶廠坐落的位置)、Nicolas Rieussec 系列(Nicolas Rieussec 製錶大師發明了人類史上第一個計時器),明確自身的專業計時碼錶技術及地位。

TimeWriter 計畫,首發 Metamorphosis 見證品牌蛻變
此外,伴隨著「Minerva 高級製錶研究學院」成立,萬寶龍發起了 TimeWriter 計畫,目的旨在支持才華洋溢且前途無量的新銳製錶師,預計每兩年發表一只新作品;2010 年首發作「Metamorphosis」蛻變腕錶憑著令人驚艷的面盤變化,成為當年錶壇中最為人所樂道的話題。時至 2012 年,萬寶龍再次推出 TimeWriter 計畫第二彈: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

在萬寶龍 Villeret 工坊負責人、暨製錶大師的 Demetrio Cabiddu 指導之下,由西班牙暨瑞士裔製錶師 Bartomeu Gomila 打造出全新的「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與第一款作品「蛻變腕錶」一樣,該錶款同屬於 Villeret 1858 系列,圓形錶殼與錶耳的延伸的優美弧線,加上簡單略帶古典味的錶冠,感覺上與「速度時計」有種衝突美感。「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特別將計時單按把置於 12 點鐘方向、兩錶耳中間,靈感來源自 1936 年 Minerva 推出的超高速計時碼錶。

複雜堆疊的配置,淺顯易懂的計時
看似複雜的錶盤之上,與一般的計時碼錶一樣,中央為時與分指針,9 點鐘方向、以透明藍寶石水晶玻璃打造的轉盤,配合轉盤左方的三角形,用來指示秒鐘。6 點鐘方向的小錶盤略有不同,它是 60 秒積秒盤及 15 分鐘積分盤的結合,分別由長型紅色尖端指針、較短的全紅色指針來指示;而一般在中央用來計秒的長針,在這只錶款上則是每 1 秒轉動一圈,對應上外圈的 100 刻度,可告知百分之一秒的精準。重頭戲來了,3 點鐘方向的扇形區域是用來指示計時輪系的動力儲存狀況,當發條上滿時可提供 45 分鐘的計時功能運作;而 12 點鐘方向的扇形區域,則是配合紅色三角箭頭,顯示千分之一秒。

千分之一秒的精準,360 萬次振頻高牆
講到這裡,得講解一下 1/1000 秒計時的原理。作為機械錶,當要做到 1/100 秒的計時,意指在每一秒內得再分成 100 格、產生斷續動作(走動→停止→走動→停止...),計算下來,每小時的擺動頻率達 36 萬次(60 分 x60 秒 x100 格),也就是 50 赫茲,才能將精準度抓至 1/100 秒。以此類推,若要讓腕錶產生 1/1000 秒的精準度,勢必得讓 1 秒分割成 1000 格,並將擺動頻率拉至每小時 360 萬次才能辦到。這一點,2010 年、Tag Heuer 的「Mikrotimer Flying 1000」辦到了;以兩組發條盒、擒縱裝置併行,分別掌管走時與計時的方式,將千分之一秒計時的概念錶款呈現世人眼前。
換個方向走,僅以 36 萬振頻(50 赫茲)打造 1/1000 秒計時
相較於豪雅錶打造高振頻的千分之一秒計時功能,萬寶龍這次的「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僅擁有 50 赫茲(計算至 1/100 秒)的擺動頻率。高速擺動的擺輪,每秒鐘向左及向右各擺動 50 次,固定傳送穩定的動能至一枚全新功能的齒輪,萬寶龍將它稱之為「1/1000 秒輪」。這個齒輪每 1/100 秒旋轉 10 圈,因此可將每 1/100 秒均分成 10 等份,意即能測量到 1/1000 秒。比較豪雅錶的「Mikrotimer Flying 1000」與萬寶龍這次的「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前者是將千分之一秒作為基礎單位、累進堆砌;而後者則是以百分之一秒作為基礎單位,再將基礎單位以特別輪系結構均分成 10 等份。
嚴格來說,豪雅錶的「Mikrotimer Flying 1000」所需要的技術及障礙都相對來的高,而「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以另類思維所打造的千分之一秒計時,卻擁有許多優勢。例如:50 赫茲振頻能有效地降低摩擦、降低零件耗損;而高振頻相對消耗大量動能,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能的計時輪系能擁有長達 45 分鐘的計時運作時間,這也是豪雅錶的「Mikrotimer Flying 1000」所不及之處。另外,在計時同時,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更可持續作上鍊動作,提供續航力。


萬寶龍的「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搭載了 Calibre MB TW 02 手上鍊單按把機芯,擁有兩組擺輪,傳統的走時輪系振頻為 18,000,而計時輪系振頻為 360,000;動力儲存分別可供應 100 小時以上及 45 分鐘運作。18k 白金打造的 47mm 錶殼,3 點鐘方向略帶洋蔥造型的按把、加上珍珠母貝材質萬寶龍星型標記的錶冠尖端,高質感不在話下;而 12 點鐘方向的計時按把與錶殼融為一體,完美和諧。搭配上黑色大格紋鱷魚皮錶帶及紅色縫線,呼應錶盤上的色系配置。而為了紀念 1936 年、Minerva 錶廠所製作的超高速計時碼錶,「TimeWriter II 雙振頻 1,000 計時碼錶」僅發行 36 只。
其他萬寶龍在 2012 SIHH 上的亮眼新作,筆者日後將再為各位讀者一一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