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合作關係,似乎是上天注定的,如江詩丹頓鐘錶以及 Barbier Mueller 博物館。 兩者分享共同的價值、理念、與熱情,以不斷更新再造為基礎,雖然身處在不同領域,但尋求到最終的結論卻卻是相同的。對他們而言,時間是一種隨著時光不斷流逝而昇華的藝術。

由此誕生的 Métiers d’Art《Les Masques》系列,其靈感來自 Jean-Paul Barbier Mueller 的個人收藏,以及江詩丹頓超過 250 年的鐘錶傳統。在 2007 年首度問世時,此系列套錶在高級鐘錶界掀起一陣旋風。從 2007 年一直到未來 2009 年的三年間,江詩丹頓每年都會推出一套四只分別代表亞洲、美洲、非洲、與大洋洲的面具腕錶,每款限量 25 只,總共會推出 300 只。

Métiers d’Art《Les Masques》系列,其靈感來自 Jean-Paul Barbier Mueller 的個人收藏,以及江詩丹頓超過 250 年的鐘錶傳統。

第一年收藏級腕錶的錶盤,重現栩栩如生的面具風貌,這些面具分別來自中國、阿拉斯加、剛果、與印尼。代表著該品牌的專業技能,結合 21 世紀技術與嚴謹的傳統鐘錶工藝,如此才能保留這些面具傑作的原味,並予以忠實呈現。

今年是 2008 年,因此江詩丹頓推出了第二套面具系列,在錶盤上的面具分別來自墨西哥、日本、加彭、與巴布亞新幾內亞。不斷追求精確的江詩丹頓,製作出第二套系列腕錶,再度重現四只原始部落面具。以日內瓦為基地的江詩丹頓挑戰研究與創意極限,並且提升雕刻技術的層次,重現部落藝術。

Métiers d’ Art 《Les Masques》,江詩丹頓成功打造出極相似原始 Barbier Mueller 博物館面具館藏的作品,然而,隨後的挑戰更加艱鉅。由於先前的成功,讓江詩丹頓面臨如何更上層樓,並且更接近真實面貌的課題。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在間難的時刻,才能完成偉大作品。江詩丹頓的雕刻專家在深入研究後,決定聚焦在細節上。

江詩丹頓第二套面具系列,在錶盤上的面具分別來自墨西哥、日本、加彭、與巴布亞新幾內亞。

在微型化部落面具時,有可能會因過度強調其力量層面,而導致個性與身份的扭曲。雕刻專家運用專業,結合工藝和現代技術,試圖重現面具的詩意內涵,以及專注在對比的柔軟性與完成精緻度。因此手工技藝是江詩丹頓對此作品案的關鍵,為了強調外型的和諧感,而使用了精巧的雕刻技法。

日本面具尤其展現了這種作法的複雜度,它需要的技巧層次超乎大多數當前雕刻專家的能力。首先,該面具的量感以三次元重現,在使用先進的雷射技術微型化。接著運用雕刻藝術,精心強調最微小的細節;從佛像的頭髮就可以看出,每根捲髮都是以線雕刻出的極小螺旋形。火焰鍍金營造五官的柔和感。代表時間不可逆效果面具的舊化處理則以手工製作,精確捕捉原始面具的神髓。

除了面具工藝之外,腕錶本身的機械性能也同樣優秀。

每只面具都需要專注和專業。例如加彭面具就強調鏤刻的藝術,每一刀都是精心的成果,才能營造出細緻平滑的完成面。墨西哥面具則強調表面做工,為了盡可能重現陶器效果,江詩丹頓團隊決定使用不同顆粒大小的無光澤浮石粉為原料,以重現的陶器粗糙感。基於相同意念,巴布亞新幾內亞面具的上漆木料以紅金重現,並經過非常特殊的化學處理以強調出色彩,再用手工銅綠處理,凸顯漆面細節。

每一只面具都需要近百小時的製作與堅持,加上耐心與完全投入。雖然責任重大,但對江詩丹頓而言,這是為達成傳遞情感使命不可或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