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田宗昭於 1983 年創辦蔦屋書店,爾後在 1985 年創辦了 CCC 集團,讓書店不僅是賣書,而是以前衛思維為顧客發掘未來生活風格的無限可能性,它不僅是一場實體書店革命,更是一場生活方式的革命。

在頂級餐廳喝最好的香檳,或許是成功人士的象徵,但是在最美的書店喝杯好咖啡,能夠讓你更有氣質,何樂而不為?由潤泰集團打造的 CITYLINK 松山貳號店日前正式開幕,位於商場一樓的 TSUTAYA BOOKSTORE 松山站前店,以及二樓的 WIRED TOKYO 松山站前店亦同步敞開大門,要帶給在地居民及觀光遊客截然不同的生活品味與感受。

步入全新落成、佔地 84.4 坪的 TSUTAYA BOOKSTORE 松山站前店,原木家具、書籍滿室映入眼簾的同時,也飄來自有品牌咖啡的濃醇香,是知性,也是一種放鬆。透過 CCC 在日本逾 1,500 家實體店面、超過 6,000 萬用戶的大數據分析基礎,TSUTAYA BOOKSTORE 的成功模式也完美複製在 CITYLINK 松山貳號店。而此次開幕也從日本導入不少獨家首發的銀座蔦屋書店私藏商品。


延著動線來到 TSUTAYA BOOKSTORE 二樓,書香與氣質也順勢延伸到 WIRED TOKYO 松山站前店,與一樓不同的是,窗明几淨的空間多了許多舒適桌椅,還有各式餐點的香氣四溢。

WIRED TOKYO 是來自日本 CAFÉ COMPANY 的咖啡館品牌,與 TSUTAYA BOOKSTORE 採複合式經營,公司名稱「CAFÉ」來自 Community Access For Everyone 的英文縮寫,意即「為眾人創造社群的起點」,期望在眾人生活的城市之中,創造出一個能夠安心聚會的空間。

而 U-CAR 也取得專訪 CAFE COMPANY 社長楠本修二郎的機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成功打造「TOKYO PEOPLE'S CAFE」、表參道上紅極一時「COMMUNE 246」,超級喜愛咖啡的社長要如何讓 WIRED TOKYO 打進台灣市場,在眾多廣為人知的連鎖咖啡品牌中脫穎而出。

U-CAR:與其說 WIRED TOKYO 是咖啡廳,您更將其定義為「社群」,請問您覺得消費者凝聚於此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楠本修二郎:對我而言,咖啡廳是一個可以聚集各種不同人群的地方,不論你是當地人、觀光客、附近工作的上班族、路過此地想進來喝杯咖啡的人,都可以聚集在咖啡廳。我熱愛旅行,到世界各地觀光時,都會特別造訪當地的咖啡廳,多年前我拜訪矽谷,在那邊的咖啡廳,我見到有實習的學生們向公司的主管推薦自己的創作與計畫;在日本也會有很多不同的團體約在咖啡廳討論事情,我很喜歡這種凝聚的氣氛,我認為在咖啡廳可以創造出很多機會,這也就是「社群」的力量。

U-CAR:台灣人喜歡喝咖啡,無論星巴克或台灣自有連鎖品牌,以至於便利商店都有銷售咖啡,您認為 WIRED TOKYO 在台展店的優勢是什麼?
楠本修二郎: Café Company 在 2001 年創立於東京,至今已經擁有 90 家店面,而 WIRED TOKYO 因為與 TSUTAYA BOOKSTORE 結合,佔有了不少優勢,你可以拿 3 本未結帳的書到咖啡廳看(一定要保持乾淨並且歸還),也可以從 WIRED TOKYO 買杯咖啡去書店喝,書店可是不接受其他外帶的飲食喔(笑)!除此之外,我對我們的餐點非常有自信,我們除了提供香濃咖啡、好茶、果汁之外,還有多樣啤酒、紅白酒和日本清酒可供選擇,餐點幾乎與日本同步,在台灣就能享受日式和洋食的好滋味。

U-CAR:請簡單介紹一下 WIRED TOKYO 松山站前店的空間規劃,裝潢風格是什麼?與日本 Café Company 的風格大致相仿嗎?
楠本修二郎:我在 1993 年進入「大前研一事務所」工作,向大前研一學習商業開發的技巧,1995 年離開事務所後,我就產生了要創造咖啡廳的想法,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一個可以容納許多人、人們可以從中獲得交流、產生幫助的空間是由我來規劃的,因此,包括空間設計在內,CAFE COMPANY 每間店內各種軟硬體細節,都由內部團隊共同進行,不假手外人,除了自家經營的咖啡館,CAFE COMPANY 還能接下各式商業案邀約或公部門委託,創造咖啡館以外的營收,奠定堅強的商業基礎。


U-CAR:您對咖啡很有研究,有特別喜愛哪裡產的咖啡豆嗎?
楠本修二郎: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產國,而以亞洲來說,生產 Robusta 的越南是全球第二大,其品質當然無庸置疑,而日本及台灣的咖啡都很有特色,台灣也有種植咖啡豆,這是我覺得很棒的一件事。CAFE COMPANY 雖然不是靠咖啡撐起品牌厚度,但由於我非常喜歡喝咖啡,因此每個餐飲空間提供的咖啡樣式雖有所不同,但在「挑選咖啡豆」當中有著相當多自己的堅持,我不太依賴貿易商進口,反而花很多時間找尋合適的農場確立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