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佳釀」,這四個字適用在威士忌、白蘭地,甚至是高粱等諸多烈酒上,而從這句話也可以發現「時間」對於烈酒的重要性;以威士忌來說,市面上多半推出基本的 10 年、12 年,接下來 15 年、18 年,到高年份的 21 年、25 年乃至於 30 年,是我們既定的威士忌年份分隔線,年份越高,售價相對越貴。然而,高年份的威士忌一定比較好喝?這個答案沒有一定、口味喜好與否因人而異,但事實是:威士忌在長年吸收木桶風味、時間陳釀的變化下所產生的結果,是其他條件因素所無法模仿而成。

今天要介紹的主角─Arran 愛倫酒廠,是一家 1995 年甫成立的酒廠,至今不到 20 歲,在隨便就是百年歷史的威士忌產業中,不過是小朋友一個;但 Arran 以短短 10 多年的時間便拿下 2007 年的「年度蘇格蘭蒸餾廠」大賞,實屬難得。是什麼樣的環境與條件讓這家小酒廠能有如此優異表現?

1995 年甫成立的 Arran 愛倫酒廠,在威士忌版圖中是相當年輕的酒廠之一;然而 2007 年愛倫酒廠便拿下「年度蘇格蘭蒸餾廠」大賞的肯定,相當難得。

百餘年空窗,愛倫島重新返回威士忌產業版圖

愛倫酒廠位於蘇格蘭西方同名 Arran 愛倫島上的 Lochranza,總面積達 167 平方英里的愛倫島,人口目前約 5、6 千人,而全島目前僅有愛倫這唯一一家酒廠;但可別以為這座島上製造威士忌是新興產業、毫無經驗可言,其實早從 18 世紀初(甚至更早),島上就有許多的酒廠在此蓬勃發展(多半是非法製造的私釀廠)。話雖如此,真要回溯愛倫酒廠的上一個合法蒸餾廠,已是 1837 年關廠、一個名叫「Lagg」的酒廠。經過百餘年的空窗後,1995 年才由愛倫酒廠再度振起島上的威士忌產業。

位於蘇格蘭西南方的愛倫島,總面積達 167 平方英里,而島上目前也僅有愛倫這一家酒廠。

大公司經驗當推手,Harold Currie 創立愛倫酒廠

愛倫酒廠的主要靈魂人物為 Harold Currie,他從 Chivas 起瓦士公司退休後帶著豐富的威士忌行銷經驗與釀酒經驗,來到愛倫島上創立這個蒸餾廠;1995 年 6 月 29 日,愛倫蒸餾廠正式生產第一批威士忌,讓愛倫島之名重新回到蘇格蘭威士忌版圖中。但在此之前,礙於規定(若酒廠要以「蘇格蘭威士忌」之名銷售,酒液必須得經過 3 年在木桶內的陳釀),要喝到「愛倫蘇格蘭威士忌」,還得再等一會兒。

Harold Currie 從 Chivas 起瓦士公司退休後,帶著豐富的行銷、威士忌製造經驗,創立愛倫酒廠。除此之外,愛倫首席調酒師 James MacTaggart(圖中)也是酒廠的重要角色之一。

愛倫酒廠目前年產量約為 60 萬公升

回到製造過程來看,愛倫蒸餾廠所使用的水源來自於距愛倫島三公里處的北島達比湖(Loch na Davie),純淨水質使酒液保持優良質地;維持傳統、依舊使用奧勒岡(Oregon)松木桶發酵槽發酵後,再使用銅式蒸餾器二次蒸餾所產生的新酒濃度約為 68%。將酒液降低至 63.5%後再放入酒桶內熟成,愛倫主要則使用美國橡木桶、西班牙雪莉桶為主。最後,在墨西哥灣濕暖的氣候、暖流經過的情況下,加速酒液的熟成。

使用傳統的奧勒岡松木發酵槽後,酒廠內目前僅一對銅式蒸餾器,年產量約為 60 萬公升;而愛倫主要則使用美國橡木桶、西班牙雪莉桶熟成。

千奇百怪風味桶成為世人對愛倫的印象

但,不曉得是行銷策略上的手法,還是礙於資金上的壓力,愛倫酒廠在 3 年陳釀的規定一到就即刻裝瓶販售、並在接下來每年釋出一些產品,這種作法在威士忌產業中算是相當少見;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能夠逐年逐步嚐到每個時期的威士忌(以年為單位)是難得機會,也順勢培養起一些喜愛愛倫威士忌的酒迷。

此外,愛倫酒廠更在 2003 年後大玩過桶、創就出許許多多的風味桶(wood finish),像是蘋果白蘭地風味桶(Calvados Finish)、干邑白蘭地風味桶(Cognac Finish)、貴腐甜酒風味桶(Tokaji Aszu Finish)、Fino 雪莉酒風味桶(Fino Sherry Finish)、特級香檳風味桶(Grand Cru Champagne Finish)、麝香葡萄酒桶(Moscatel Casks Finish)......等多元酒款,超過 40 種以上的品項,讓人眼花撩亂。而每一種風味桶皆以限量應市,也成為許多收藏家的標的之一。

2003 年後大玩過桶把戲的愛倫酒廠,創作出千奇百怪的風味桶;像是蘋果白蘭地風味桶(Calvados Finish)、麝香葡萄酒桶(Moscatel Casks Finish)...等,讓許多老饕想一嚐其風味。

挑戰重泥煤?未來可能出現 50ppm 泥煤含量酒款

有一件很妙的事情值得去討論:作為蘇格蘭島嶼型威士忌,「泥煤味」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元素,甚至可說是島嶼威士忌的主要風味之一;然而愛倫酒廠是直到 2004 年才開始逐年蒸餾部份帶有泥煤味的新酒,以愛倫島西海岸一處名為 Machrie Moor 的沼澤地帶的豐富泥煤、採 14ppm 輕泥煤含量烘烤,並在 2010 年上市同名的代表性的泥煤味酒款:Machrie Moor 第一版。從 2009 年開始,酒廠微幅調整、開始製造 20ppm 泥煤含量的原酒;而近期酒廠更考慮未來將直將嘗試 50ppm 泥煤含量的新酒,結果如何,令人期待。

廣  告

愛倫小型品酒會,酒廠總經理 Euan Mitchell 帶領品飲

這次隨著日前 Taipei Whisky Live 舉行,愛倫酒廠總經理 Euan Mitchell 也順勢來台、並舉辦了小型品酒會,讓參與者一次品嚐了基本的 10 年 Non-Chillfiltered 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12 年桶裝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14 年 Non-Chillfiltered 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限量 Machrie Moor II 單一純麥蘇格蘭威士忌、酒廠獨家釋出神秘限量酒款以及黃金威士忌奶油香甜酒。

日前愛倫在台灣舉辦小型品酒會,請到酒廠總經理 Euan Mitchell 引領消費者品味旗下各酒款。
酒廠總經理 Euan Mitchell。

柑橘、香草、辛香為主軸,兌水後香氣更加明顯

先說到 10 年 Non-Chillfiltered、12 年桶裝以及 14 年 Non-Chillfiltered 這三支基本酒款,一貫的特色在於,其清淡高雅的金黃色澤酒液透出麥芽香氣,以及明顯的柑橘、香草甜味,吞下口馬上能感受到舌尖上充滿甘甜的蜂蜜滋味,而後韻則是有著微辣辛香。在 10 年級 14 年 Non-Chillfiltered 上,有明顯的油脂、水果甜味;至於 12 年桶裝酒款由於在陳年後期有放入大型雪莉桶後再次熟成,也因此沾染不少雪莉桶的濃郁香氣,像是黑巧克力、烤蘋果的味道。

老實說,在品嚐這三支酒款時總覺得有什麼東西綁手綁腳,每杯酒像是被悶在其中、不是那麼痛快;但,三款酒兌水後就像爆炸一般、徹底將香氣完全舒展開來,其中又以代表性的柑橘味最是明顯。此外,兌水後酒體依舊保有鮮明的層次,更賦與酒液清爽的流暢度,非常建議以此方式飲用。

愛倫的三支基本酒款,共同的特色在於鮮明的柑橘、香草味,以及蜂蜜般的前味;尾韻則是微辣辛香,但稍縱即逝。感覺清淡較輕的酒體,卻出乎意料的適合兌水品嚐,香氣更加奔放。

輕泥煤點綴尾韻,不搶愛倫基本特色;奶油酒淡淡麥芽香,中和甜膩口感

2011 年推出的 Machrie Moor 第二版在這次的品酒會上也有品飲,與第一版一樣,是 14ppm 的輕泥煤風味。金黃色的酒液,在經典的柑橘、蘋果香氣背後藏著涓細的泥煤味,讓人幾乎很難發現;待入口後,舌尖的濃郁甘甜、香草,在尾韻才開始略顯烘烤、煙燻的特色。整體而言,清爽甘甜特色最後抹上淡淡的泥煤味,加入泥煤味並未奪去愛倫酒廠的基因特色。

至於最後品嚐的奶油香甜酒,有別於市面上常見的同類型酒款、愛倫酒廠特別將自身出產的威士忌送去牧場做嘗試結合製成。味道上雖然大同小異,但較特殊的地方在酒液中隱約透出麥芽香,中和整體甜膩口感,是男生也能夠接受的味道。

Machrie Moor 是愛倫首推的泥煤味威士忌,僅 14ppm 的泥煤含量,輕巧地融入在清爽酒體背後,點綴最後的尾韻。
愛倫不僅大玩風味桶,更將觸角伸到香甜酒領域。愛倫黃金奶油香甜酒最大的特色是依稀能聞到酒液中的麥芽味,對於男性消費者來說接受度較高一些。

結論

愛倫酒廠雖然年輕,但憑著優質細緻的酒液加上特殊的行銷方式、多元化的風味桶產品,以一家非大集團所擁有的小酒廠來說,它的企圖心及衝勁,我們看到了;然而,以目前年產量 60 萬公升的情況來說,量少依舊影響到價格、且在台灣「吃牌子」的環境下,愛倫酒廠在國內依舊是小眾市場、知名度不高,還有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隨著時間的經過、高年份酒液的累積,它究竟會蛻變成什麼樣的面容?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