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 18 世紀懷錶蓬勃發展的那個年代,皇宮貴族、名流雅士這一些尊貴客戶會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懷錶作品,這時候他們會向城中著名的鐘錶匠或工匠們訂製,甚至是親身前往閣樓內、與「閣樓工匠」(cabinotier)直接討論需求。會發展出閣樓工匠這樣的形態,是因為製作鐘錶、珠寶,或者是琺瑯、金雕這類技術工藝需要足夠的光源,在沒有電力的狀況下故將工作坊設置在建築物頂樓的小閣樓內;而對於這些貴客來說,除了能提供隱私之外,委身上到小小的閣樓內成了追求極致收藏的必經之徑。

承襲過去閣樓工匠的精神,Vacheron Constantin 江詩丹頓在 2006 年推出閣樓工匠系列(Atelier Cabinotiers),為高級訂製系列,除了可要求特別的錶盤、裝飾之外,乃至於創造一整枚全新時計,從機芯研製到錶殼設計皆可受理。而就在日前,江詩丹頓公佈了閣樓工匠系列的最新傑作,一套五入的陀飛輪懷錶各自擁有不同的擒縱系統與機械結構,展現江詩丹頓長久傳承下的製錶工藝。

閣樓工匠系列(Atelier Cabinotiers)是江詩丹頓的頂級訂製服務,從錶盤設計乃至於全錶重新設計等皆可受理,而最新的作品是一套五入的陀飛輪腕錶,由一位熟悉天文領域的收藏家收購作其私人珍藏。

被譽為三大複雜功能之一的陀飛輪裝置,目的在於消彌地心引力對擒縱系統的影響,在過去使用懷錶的時代,由於時計長時間放在口袋中,擺輪與游絲會受到地心引力向下拉而造成輕微扭曲、進而影響精準度;而陀飛輪即是在擒縱系統外設立另一個框架,以毎 60 秒旋轉一次,讓擒縱系統不再長時間垂直,進而調節地心引力的影響。在鐘錶工藝長久的發展歷史下,陀飛輪裝置被不斷地改進,時至今日不光是加強準確性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於陀飛輪框架的細膩與運行美感。

為收藏家專門打造的閣樓工匠系列訂製套錶,五款懷錶分別為陀飛輪、衝擊式天文台擒縱陀飛輪、恆定動力擒縱陀飛輪、均力裝置擒縱陀飛輪以及航海天文台鐘擺輪陀飛輪。衝擊式天文台擒縱陀飛輪的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系統,與一般標準的錨式擒縱系統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採單向式運行,免去一般錨式擒縱的衝擊、回擺的一連串慣性動作而產生誤差,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系統有更高的精準度;在視覺上,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系統會明顯地每半秒準確地「跳」,這有別於一般錨式擒縱系統手錶的「輕掃」動作。而衝擊式天文台擒縱陀飛輪即是罕見地結合了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系統與陀飛輪裝置的頂級之作。

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系統,與一般標準的錨式擒縱系統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採單向式運行,免去一般錨式擒縱的衝擊、回擺的一連串慣性動作而產生誤差,衝擊式天文台擒縱系統有更高的精準度。

恆定動力擒縱是一個附加於機芯擒縱輪上的非常複雜精密的機械裝置,它為槓桿式擒縱系統在整個運作過程中提供恆定、相等、不變的動力;恆定動力擒縱裝置近年來在高級鐘錶界大放異彩,有技術能力製作的皆為一線品牌,如今江詩丹頓將其結合複雜陀飛輪裝置,這樣的結合更是少見。

均力裝置擒縱陀飛輪則是運用「均力裝置擒縱」彌補了任何只是由正常運作和扭鬆一枚機械時計所引致的輕微潛在錯誤,但不包括擁有自己修正功能的擒縱系統;而「上條裝置」透過裝載和釋放由陀飛輪額外的一個發條所儲存的動力而達致此作用,在這枚懷錶所釋放的確切的控制值,即每隔 10 秒,因此令從發條輸送到陀飛輪的動力可以維持相等和不變。

恆定動力擒縱是一個附加於機芯擒縱輪上的非常複雜精密的機械裝置,它為槓桿式擒縱系統在整個運作過程中提供恆定、相等、不變的動力。

航海天文台鐘擺輪顧名思義是為了航海需求而創,為了減少溫度變化對時計精準度的影響,航海天文台鐘擺輪擁有 12 顆微調螺絲外,還有焊接在擺輪外緣的四個大金稱鉈;擺輪本身是雙金屬,即由兩條金屬組成,它們擁有不同的膨脹速度,以及開放的尾端,使其在溫度出現變化時可以伸展,至於四個大金稱鉈則在鐘錶師調校和測試時計時,放置於擺輪的外緣,直至調校至最佳位置,以抵消擺輪外緣的膨脹和收縮。簡而言之,雙金屬擺輪和特別修正的稱鉈即代表擺輪的擺幅在任何正常的溫度範圍都保持不變,也因為極其複雜,航海天文台鐘擺輪陀飛輪是極為少見結合航海天文台鐘擺輪與陀飛輪裝置的作品。

航海天文台鐘擺輪顧名思義是為了航海需求而創,為了減少溫度變化對時計精準度的影響,航海天文台鐘擺輪擁有 12 顆微調螺絲外,還有焊接在擺輪外緣的四個大金稱鉈,能做到更細微的校時精準度。
廣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