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上哪買酒、怎麼買,才能喝得滿意又划算?

閒來無事喝一杯品酩,或是三五好友邀約歡聚,你都去哪裡喝酒,或去哪裡買酒?對某些台灣人,尤其是男性來說,如果仔細記錄消費,可能會發現「酒」已經佔日常支出一定的比例,甚至聚餐到最後,一筆帳單裡的酒錢可能跟餐點不相上下;既然「酒」堪稱國人民生必需品,那麼仔細精打細算著實有其必要。

恭喜台灣人 台灣威士忌已進入薄利時代

雖然台灣人的平均收入水準在已開發國家中並不算高,但是對奢侈品的喜好越是一點都不手軟,從滿街超高的 iPhone 出現率,以及全球名列前茅的高價酒款銷售量就看得出來。不過還好,和大部分一進台灣價格就翻一階的進口商品相比,台灣的烈酒售價其實並不算高,以一瓶 750ml 的 Johnnie Walker 藍牌威士忌為例,台灣的零售價有機會在折扣後 NT$4,000 以下就能買到,歐美售價卻在台幣 NT$5,000 上下,鄰近的香港更在 NT$5,500 以上。

只是考慮到這些國家動輒比台灣多出一倍以上的國民所得,台灣的酒價是否真的便宜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但可以確定的是,而瞄準消費大眾的通路也必須不斷祭出更優惠的價格,才能吸引消費者放在刀口上的荷包。

價格敏銳的消費者,加上台灣人做生意敢拚價格的競爭,還有網路資訊流通、價格透明化的催化,整個烈酒零售體系都已進入薄利時代。比起大賣場或是單價再稍高的便利商店,常買酒的行家多半會選擇酒專通路來購買;比較有趣的是,這些走經銷體系的專業酒類通路的議價優勢往往不比日用品量販店連鎖通路,但是在末端價格和服務上卻往往需要搬出更優惠的策略來競爭,這中間誰賺得多自然顯而易見。

以一支進價在 NT$1,000 上下的威士忌計算,酒專所賺的利潤多半只有 5%~10%,價格的起伏也就在這幾十塊之間,加上平行輸入商品,品項多樣化,同時部分酒專目前已經開始提供鄰近區域的外送服務,甚至自己開設店面或網路通路,直接面對消費者,熟客或大量購買甚至還有議價空間,也難怪這些「巷子內」的酒專會成為許多內行人的買酒首選。不過正如剛剛提過的,連鎖通路在對品牌爭取進價時還是有較大的價格優勢,因此折扣空間大,往往在中秋三節等重要檔期前夕會釋出有力的折扣,甚至比酒專更便宜。

如果是到餐廳等店家去消費,則多半價格會再略高,不同類型等級的餐廳又不相同,像是活蝦餐廳、羊肉爐、熱炒或一般的小館子,這瓶進價 NT$1,000 的酒就可能賣到 NT$1,500,折合開瓶費相去無幾,但在部分高價餐廳可能就所費不貲。錢櫃等 KTV 則會賣到約 NT$1,700,比餐廳再略高一些。整體而言,不管零售或是餐廳通路,在一般平民化消費的通路部分,售價的利潤結構都已經越來越和普羅大眾「共體時艱」地趨向扁平化。

舒適的環境和美女美食加持,很多人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到餐廳夜店喝酒。

再上去的 Bar、夜店之類的通路則是完全朝反方向上漲的世界。以台北市目前較知名的夜店為例,不管是威士忌或香檳,入門款單瓶均一價約都在 NT$5,000 起跳,對比十幾二十年前,售價約在進價的 3~3.5 倍的年代,現在的利潤空間已經漲到約 5 倍。不話說回來,不同通路和價格之所以能存在,還是建立在消費者對供需關係的認可,當你選擇到這些地方消費,也就代表你接受店家所提供的空間和服務所換來的溢價。即使夜店的酒越來越貴,看台灣越來越蓬勃的夜店文化,就代表反而有更多消費者買單,相當程度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現代寫照,而近幾年夜店大推性感的香檳 girl 和奢華香檳秀來刺激銷得快、好衝量的香檳買氣,則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許多品牌會推出免稅店限定酒款,甚至設立機場免稅旗艦店。

此外,許多人會在出國的時候,選擇在回程飛機或機場購買免稅商品,事實上免稅商品的酒卻未必就是最低價,因為免稅店雖然少了部分稅務支出,但卻多了昂貴的店租和權利金成本,價格控管也比較嚴謹,很難看到破盤價。如果有意購買,建議可以在出國前先利用線上預購,事先挑選比價;而且線上預購回程取貨還提供再折扣優惠,比現場買更便宜,也可省掉在擁擠人潮中選購排隊的時間。同時,許多品牌都會針對免稅店推出限定款,像是麥卡倫 1824 典藏系列、約翰走路探索者俱樂部系列、蘇格登格蘭奧德酒廠大師精選系列……都是知名的免稅店限定版品項,不同國家機場也能買到不同的特色酒款,都是旅程中值得購買又具紀念意義的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社群軟體的發達,許多私人社群之間也開始流傳一些價格實惠、品項眾多的買酒訂購清單,直逼經銷商進價的低廉價格,讓人在咋舌驚喜之餘,也不免增添一絲「這些酒真的沒問題嗎?」的疑慮,畢竟殺頭生意永遠有人做,雖然現代製酒技術開放進步,台灣已經很少出現會喝出問題的假酒,但市場上仍存在許多不是來自代理商、真偽難辨的酒款。套句某位經銷商的話:「消費者的味覺不太能信任。」如果對自己的舌頭分辨真偽的敏銳度沒有足夠的信心,建議還是選擇具有信譽,至少有政府立案的通路才有保障。